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如意娱乐平台网址 > 新闻动态 > 最胆大的武将:不听安排擅杀敌将全家,得意时竟向宰相索贿
最胆大的武将:不听安排擅杀敌将全家,得意时竟向宰相索贿 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8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39

后周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个朝代,是在孱弱的后汉手中得来的。但后周两代帝王能力太强,郭威和柴荣都是天下英主,使得国力逐渐强大。他们在位一共不到十年,却死死压制着契丹。只可惜柴荣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路途中崩殂,过早走完了他的人生,将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河山留给了年幼的恭帝柴宗训。

赵匡胤能得位,既是人为,也是天命,有着太多的偶然。柴荣猜疑心很重,诸将之中有天子之相的人都被处死,偏偏漏掉了天天在身边晃悠的赵匡胤。一块“点检做天子”的木牌,让柴荣将郭威的驸马,老实巴交的张永德免职,却让赵匡胤来担任。

柴宗训只有七岁,符太后和几位宰相哪里管得住这位大将。听说契丹来犯,让赵匡胤去抵抗,他却说兵少不想去。若是柴荣或者郭威在世,前面就是火坑,赵匡胤还得笑着跳进去。但此时,宰相范质只得交给赵匡胤全国兵马。

这就有了著名的陈桥兵变,事情的经过不必细说,各种正史和野史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。赵匡胤半推半就之中穿上非常合身的黄袍,娇羞的下令: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,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,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,服从命令者有赏,违反命令者族诛。

展开剩余75%

这段话在各类史书上都有记载,本文引用元朝脱脱所编《宋史》:太后、主上,吾皆北面事之,汝辈不得惊犯;大臣皆我比肩,不得侵凌;朝廷府库、士庶之家,不得侵掠。用令有重赏,违即孥戮汝。

理论上来说,赵匡胤确实说过这样的话。尽管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,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,是没有预谋的。但实际上这场政变没有喋血宫门,伏尸遍野,更没有烽烟四起,兵连祸结,几乎是“兵不血刃,市不易肆”,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,创造了“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”。这只有一个解释,那就是实际上,赵匡胤已经打点了一切,从契丹入侵的警报开始,都是他的精心策划。

就在赵匡胤的大军不去前线,而是调转开往都城时,守备都城的禁军主要将领石守信、王审琦完全不做抵抗,配合默契的打开城门,迎接他们的新主人。石守信、王审琦这么做,原因是他们早就是赵匡胤的“结社兄弟”。政变这种风险大,回报也大的事情,赵匡胤已经取得他们的同意。

但有一人却未得到消息,他就是韩通,时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。本来他的职责是守卫皇宫,但听说兵变的消息,他赶紧从内廷飞马而出。不愧是效力过后晋、后汉、后周的老军人,如果死死等在宫廷之中,以赵匡胤的兵马,一人一口唾沫都可以淹死他。只有利用城高池深,才能扼住叛军的咽喉。

不幸的是,由于没打一枪一炮,赵匡胤入城的速度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。韩通在闹市飞马而过,正遇到了先头部队的王彦升。王彦升同为几代老将,估计与韩通关系不洽,丝毫没有商量,就与他交战。

王彦升本性就残忍,镇守原州时,对闹事的党项人惩罚严厉,将他们的耳朵撕下来喝酒。兵变这么顺利,他一是得意忘形,二是立功心切,看到有人螳臂当车,便让手下士兵一拥而上,将韩通斩于马下。这样,韩通成为这次政变唯一的殉难将领。此后,王彦升又将事情做绝,他熟悉韩通的府邸,又带领手下人冲入韩府,将韩通的全家都杀得一干二净。

本来这场政变相当顺利,就是因为韩通的血,让它变得略有瑕疵。总导演赵匡胤并不满意,但这不是在演戏,不能重新来一遍。于是,他迁怒于嗜杀的王彦升。事变之后,大封有功之臣时,石守信、高怀德、张令铎、王审锜、张光翰、赵彦徽都得授节度使位号。作为先锋之一的王彦升却只授予了恩州团练使、铁骑左厢都指挥使。

《宋史》中评价:王彦升杀韩通,太祖虽不加罪,而终身不授节钺,是足垂训后人矣。后人受没受训我不知道,王彦升肯定是没有接受教训的,因为不久之后,他马上又做了另外一件出格的事。

这是在同年四月,王彦升担任京城巡检。这个官职不高,但权力还比较大。但是权力再大,王彦升也不至于昏了头跑到宰相家中去索取贿赂吧?他借巡检为名,深夜造访当时宰相王溥。王溥对这位不速之客也很惊讶,不知道他所来何意。

王彦升表示:深夜巡城非常辛苦,特来和王公喝几杯。酒宴之中,王彦升又吞吞吐吐的向王溥暗示弄点辛苦费。王溥历任四朝宰相,哪里不知道他这点鬼心思,却假装喝醉,全然不理会。

第二天,王溥就将此事告诉了赵匡胤。其实,五代之时,武将地位比较高,王彦升习惯性的敲诈勒索,却不知道已经换了规矩。在赵匡胤心中,最恨武将擅权,于是马上将他外放,终身不得重用。

参考资料:《宋史》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